1、那人道:“灑家是經略府提轄,姓魯,諱個達字。敢問阿哥,你姓甚么?”
2、魯提轄連忙還禮,說道:“聞名不如見面,見面勝似聞名。你要尋王教頭,莫不是在東京惡了高太尉的王進?”
3、魯達道:“問甚么?但有,只顧賣來,一發算錢還你。這廝只顧來聒噪。”
4、魯達聽了道:“呸!俺只道哪個鄭大官人,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。這個腌臜潑才,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,卻原來這等欺負人!”
從魯智深的經歷可以看出,他的文化水平不高,長期在軍隊中歷練。作者在描繪這個人物形象時,巧妙地使用了文白夾雜方式來體現這一特點。“聞名不如見面,見面勝似聞名”是書面語;“阿哥、兄弟”則江湖氣十足;而“呸、殺豬的鄭屠”又直抒胸臆。
通過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,作者在原文寫作時,很多細節下足了功夫。只有看到這些細節,將這些細節全部理解到位,才能有傳神的譯文。
在我們的日常翻譯工作中,更準確地探究原文的細節意義以及要表達的準確含義,積極主動地與文檔寫作部門密切溝通,或通過Query問詢,尋找官方類似文檔的標準譯法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一篇文章的翻譯,而不僅僅把文字的表層含義翻譯出來(字對字翻譯)。
“全面納入法制軌道”可以譯為“consistent with the role of law”,而不一定是“into thelegal system orbit”。“改善生態環境的質量”可以是“improve environment”,譯出“quality”反而讓譯文更難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