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聽過的一場分享會上,黃老師侃侃而談,語氣平緩親切,內容詳實又提綱挈領。指出我們之前可能存在的問題,又提出了新的要求。黃老師講space是否是可數名詞,這個問題發人深思,黃老師對這個詞的使用方法作了詳盡細致的說明。在特定場景下,可以當做可數名詞而使用復數的形式。這個結論是具有顛覆性的,對于啟發我們思考如何靈活處理單復數的問題很有幫助。
類似的情況,比如:時間time是當做可數名詞還是不可數名詞?在特定的場景下,兩個時間之間有時間差,這種暗示數量的場景之下,可以靈活處理;再比如所有格的例子:“用戶的”,翻譯成user's,這個做法雖然有獨創性,也解決了of過多而引起的表達不簡潔的問題,但是要特別注意,這個例子不是普遍適用的,這一次恰恰出現在了背景技術部分,也就是寫作方式很靈活,用詞限制比較少的部分。
在翻譯領域多思多想,嚴謹用詞,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。對于我個人而言,在表達技巧上也有很多的啟發,我反復思考這些知識點,感覺受益諸多。
反觀翻譯的過程本身,是一種語言場景的轉化,受限于譯者的水平,不同地區文化的差異,比如,football很多場景下譯為足球,但在一些國家指的是橄欖球。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每一個用詞,每一個句式都值得再三的思考確認。
翻譯的過程也是對原文內容的學習過程,技術的積累是在不斷思考原文、質疑、確認的過程中獲得的。最初的翻譯可能是基于語法,主語對主語,賓語對賓語,謂語對謂語,這種近似呆板的翻譯,雖然技術性較低,但是保證了語言之間轉化的損失最小化。而現在,用創作性的翻譯,更符合用戶的需求。